首页
美育书籍
美术教程
美术常识
世界名画欣赏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美术 > 民间类美术欣赏 > 正文

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空竹


它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也有称之谓"天皇皇",包括另一种类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倒置着转的叫"地皇皇"。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简介

外形介绍

空竹是用竹木制成的玩具。在圆柱的一端或两端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便快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儿童玩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空竹有不同的名字。明清以前,人们叫它“空钟”、在南方有人叫“嗡子”、天津人叫它“风葫芦”或者“闷葫芦”、四川人叫它“响簧”、上海人叫它“哑铃”、山西人叫它“胡敲”、长沙人叫它“天雷公”、台湾人叫它“扯铃”、北方人大多叫它“空竹”。另外,悠悠球的离线花式就是由空竹演变而来的,但两者有不同之处。

目前空竹大部分由专业的生产厂家生产,材料主要为软性塑料,摔不坏,耐用。可以做成很多种颜色。为了玩的趣味性更浓,有单轴承、两轴承……及多轴承的空竹。

空竹线

是一种常见的消耗品,空竹用线结实耐用,普通线,用久了容易起毛,断开,打滑等,空竹线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一般空竹用线都会选用强韧且细的特点,一根线用一周是没有问题的。

声学原理

当空竹转动时,由于空竹的旋转,大气对空竹内腔中的空气进行激扰,这时,空竹气腔内的空气就会按一定的频率振动而发音。由于两个大气室中的气柱较长,气柱收到的外界大气激扰力小,振动频率低,所以发出的音调就偏低;而那些小气室中的气柱比较短,气柱收到外界大气激扰力大,振动频率就高,发出的音调就高。并且,空竹的转速越高,大气对空竹气室内的气柱激扰力越大,其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大。这就是空竹结构的声学原理。

来历

相传,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

在《水浒传》110回中,宋江在受命征讨方腊的路上看到有人玩“胡敲”,有感于宿太尉保举之恩而做诗云:“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当然,小说是后人所写,但也表明,写书人的时代,抖空竹已经很常见了。

据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里边描写:“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汤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者蜣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这里是说,把空钟“刳木中空(实则截竹成小段),旁口(竹段开小孔)”,口内装半圆竹成“哨”,竹段上下的截面以薄木板封严,成为风匣;板之圆心穿竹棍,上长下短,用粗线绳绕在长柄上,“别一竹尺有孔”,将绳儿穿过竹尺的孔,用力勒紧,然后急放,空钟就在地面上不停旋转并发出哨声(气流入孔因压强大又排出)。空钟就是空竹早期的称呼,与现在不同,玩它的时候动作不是抖,它的转动也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

另据秦孝仪所编《海外遗珍?漆器》中,收有一件“剔红婴戏纹圆盒”,盒盖上刻有婴戏图。图中,一个孩子正在抖空竹,旁边还有个孩子捂着耳朵观看。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这幅画里抖空竹的方法与现在的方法完全相同。据了解,这件剔红漆盒为明代永乐年制作。如果场景属实的话,那么可以说早在明初,空竹造型特点与玩法均已相当成熟。

到了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分类

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容易操作。圆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以各圆盘哨口的数量而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声入云表。

技法

当代空竹的构造与抖空竹的技法均有长足的发展,北京地区除了大量地生产制作空竹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研究空竹、开发空竹的组织,比如说“北京玩具协会空竹专业委员会”。有近百人参与其中,会员们都是抖空竹的能手。更为重要的是,会员中有不少人自己动手制作空竹,形制多样,变化丰富。最大的空竹直径近一公尺,重好几十斤。此外,又把茶杯盖、茶壶盖、钢精锅盖以至于圆桌面、自行车轱辘等等器物都纳入了空竹系列,抖动起来。会员们自己制作的空竹,有“三起楼子”者,即轮盘共三层,逐层收煞,一层比一层小。有“双轴单盘”者,即一个轮盘的两面都有轴,可以两个人同时抖一个空竹。抖空竹的方法也大胆进取,出现了富于变化、神奇莫测的新花样,有:“金鸡上架”、“翻山越岭”、“织女纺线”、“夜观银河”、“二郎担山”、“抬头望月”、“鲤鱼摆尾”、“童子拜月”、“鹞子翻身”、“彩云追月”、“海底捞月”、“青云直上”等等动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为惊险骇人的是“蚂蚁上树”,长绳一端系于树梢,另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忽然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高空,可飞上五六十公尺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稳稳接住。初见此技,未有不惊呼者。

操作技巧

空竹的操作技巧有扔高、呲竿、换手、一线二、一线三等多种形式。有关空竹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据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称:“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汤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者蜣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在这里所说的与现代的孩子们玩的音响玩具“地轴”相符,以竹木制成,用绳绕其柄,绳穿入竹尺,用力勒绳地轴即落地飞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直立旋转移时。因空腔周围有口,故发声。秦孝仪所编《海外遗珍·漆器》中,收有一件“剔红婴戏纹圆盒”,盒盖上刻有婴戏图。图中,一童子正在抖空竹,旁边另有一童子捂着耳朵观看。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此处抖空竹之方法与现在的方法完全相同。据编者注释,这件剔红漆盒为明代永乐年制作。此说如果属实,那么早在明初,空竹造型特点与玩法均已经相当成熟。明定陵出土的两件刺绣百子衣,一件被命名为“红暗花罗绣万寿字过肩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另一件被命名为“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都是孝靖皇后的陪葬。在百子衣的背面,有一幅 “放空钟图”,两童子挽臂并肩,相互配合,正在合力施放一个大型的空钟。从图中可见其特点,与空竹不同。这里的放空钟应该是放“地轴”。

技法应用

形、神、意、

 空竹气为抖空竹的四大法宝。它也是抖好空竹和健身养性的四大因素,所以,在抖练空竹时,必须运用好这形、神、意、气。

1、形:指的是抖空竹时的姿势和动作的完美。古人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分散”。这里的形,也就是抖空竹时头身正直,含胸垂肩,体态自然,使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不仅肌肉放松,而且精神上也要放松,呼吸均匀,逐步进入抖练状态。对每个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急要分清楚,不僵不滞,柔和灵活,以达到引挽腰体,活动关节这一健身功效。

2、神:神即神态、神韵。健身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抖练空竹动作时则应做到“唯神是守”。只有“神”守于“中”,而后才能“形”成于外。全神贯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抖空竹时,神不分散,结合每个动作的特点,手、眼、步、法、神共同配合到位,神韵才能显现出来,动作方得灵活敏捷、轻松活泼、轻盈潇洒,神气十足。

3、意:即意境、意念。也就是在抖空竹时,你的心情是否平静,一切杂念是否已经排除,精力是否集中到抖空竹活动中了。所以,这里的“意”也就是心,意由心生。如果在抖空竹时,你心慌意乱,心不在焉,则各种动作都会走形,并还可能产生空竹伤人。如果抖空竹时心旷神怡,则能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抖起空竹才能得心应手。在各类运动中,意随形动,气随意行,如能达到意、气、形合一,才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健身之目的。

4、气:就是呼气和吸气,也称调息。就是要求抖练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与空竹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气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学会空竹动作,明确各个动作的要领,使姿势达到准确优美。然后,在运动中逐步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气和动作的配合应遵循以下规律:先吸后呼,起吸落呼,拉吸收呼。呼吸形式从自然呼吸向腹式呼吸转移,也可根据空竹的动态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呼吸形式。但是不论选用哪种呼吸形式,都要松静自然,不能憋气。同时,呼吸时以不疾不徐为宜,逐步达到缓慢、细匀、深长,以利于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工作。

具体作用

抖空竹,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

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动作技巧时,人的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运动,以带动身躯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的舒张、收缩。脚步的跟随,经过反复的锻炼,从而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还可以延缓衰老。

 抖空竹时,人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做各种空竹的花样技巧时,还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提高机能,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参加此项活动效果更佳,可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人体各部位的骨骼肌肉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动作保证了静脉的血液回流,在抖空竹时,人的心情舒畅,呼吸自然,这样就会加强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各器官的组织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现象得到缓解。

古代医学理论认为:“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就是说,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抖空竹运动对胃肠道消化系统起着机械性的刺激作用,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能力的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

 

分享到:
来源:百度  2015-04-25  69953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