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育书籍
美术教程
美术常识
世界名画欣赏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美术 > 美术常识 > 正文

张伯驹 《临江仙》行书笺[图]

张伯驹 《临江仙》行书笺[图]


作为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的张伯驹,更多的时候,其书名都为其收藏文物、热爱文物的盛名所掩盖。而一部《春游纪梦》则记录了他的收藏、生活、交游琐事,为我们研究他的艺术历程提供了甚多便利。而他能够在书史上留下声名,并非是他和其时的傅侗、袁寒云、张学良并称为所谓的“四大公子”,而主要是因他在日寇侵华及其后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为保护和一些国宝级的文物,诸如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的《张好好诗》、李白的《上阳台》帖等,所进行的竭力奔走。时逢乱世,他为保全这些国宝,几乎倾尽所有。张伯驹在他的著作《春游纪梦》中记录着收藏陆机《平复帖》的一段逸事。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溥心畲将所收藏的国宝级名画——韩干的《照夜白图》卷卖出,后为英国人所得,偷运出了国境。

张伯驹在上前曾致专函给当时政府的掌权者,无奈彼时政府腐败,不甚重视,以致国宝流出国门。而另一件国宝级的文物,陆机的《平复帖》也在溥心畲手中。为防止此件国宝再度流失,张伯驹请一友人和溥心畲相商,促其将《平复帖》出让,溥心畲开价二十万元,因要价过高,张伯驹无力购进。一年后,在由叶遐庵举办的“上海文献展览会”上,张伯驹邀张大千一同往溥心畲处,相商以六万元购进《平复帖》,溥心畲仍索价二十万元而未达成意见。同年夏,发生芦沟桥事变,在岁末的腊月二十七回北京的途中,张伯驹在车上遇到傅沅叔先生。傅沅叔告知张伯驹,心畲母丧,急需用钱,银行提款又遭限制。张伯驹拟借一万元给溥心畲渡过难关,条件是以《平复帖》作为借款抵押。腊月二十八,傅沅叔又传话给伯驹先生,说是溥心畲只要四万元即可转让《平复帖》。于是,伯驹先生先付两万,余款分两次,在两月内付给溥心畲,才将《平复帖》纳入囊中。至若他将《平复帖》缝在衣被中,屡次躲过汉奸、日寇的巧夺讹诈,解放后又将收藏的多件国宝级文物悉数捐赠给国家,却又为他的爱护国宝之举平添了更多佳话。

我们这里欣赏到的是张伯驹所书的的《临江仙》行书笺(见右图)。此作系纸本,书写时间不详,凡8行,共71字,纵28厘米,横18厘米,作为不以书显的书家,张伯驹的书法表现的更多是一种深厚古典学识与谦淡出尘的士人风神,这便如同他在收藏上的慧眼识珠一般。刘熙载有云:“一代之书,莫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张伯驹于书事之外,精擅词理,并有专集付梓,此作可能是和友人的唱和之作。正是在这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才使此作格外赏心悦目。从此作看来,张伯驹作字喜抢锋入纸以增气势,虽是小字,亦同样使人感受到力实腕沉之貌。至若使转的灵动自如,则是通过笔势的映带、自然而然地传承出现的轻重、欹侧来反映的,这些非是时下大谈“创作”的书法作者们所能达到的。结体中的大量留白与空灵的气格,可谓为张伯驹书法的“招牌”。如作品第二行的“白”字,第三行的“阴”、“影”二字,第四行的“楚”字及第五行的“风”字,这些字的留白之处,乍一看,几近脱节,然细思量,却是趣味无穷。书法本是一种造型艺术,张伯驹在当时保守的审美环境中,能将帖系的行书写成此等模样,无疑为时下帖系书风的追随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途径。

当然,帖系行书书风不是简单的书法结体的变形。此作中许多欹式结体的运用,让人对张伯驹萌生了更多的敬佩之意。如第一行的“江”字,第二行的“是”、“生”二字,第三行的“塔”字,第四行的“琼”字,第五行的“程”、“骨”二字,第六行的“交”字等,这些“欹中寓正”式结体字例的大量运用,反映了张伯驹不仅是位有思想的收藏家,同时更向世人证明了他也是一位深具创新理念的书法家。他尊古,却未陷入对古人的亦步亦趋之中去;他创新,但绝不做些“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式的冒进。纵观此作,我们不禁感慨:在20世纪上中叶,帖系行书还可以像张伯驹般的写成这样!用晋韵唐风、法度端严、飘逸婉转之类的词汇来形容此作,都显得有些多余与空洞。因为,通过此作,证证了古人所谓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书无意于佳乃佳”的书法创作圭皋。于书,这是一种境界,张伯驹之作无疑深具此境。

在书写过程中,张伯驹不过多地强调书写技术层面上的因素,他善于打破“二王”一系流美婉转的手札书风的体式。从此作观之,他并未运用“二王”一路手札书风的惯用连笔,而是字字独立,但这并未妨碍此作的韵致通达。“二王”一系手札之书,或以气胜,或以韵感人。张伯驹此人先论从气格还是从韵致上看,都足以动人。与其同时代的几位帖系大家相较,沈尹默泥古,潘伯鹰师古,白蕉尚古,而张伯驹则是破古的。一个“破”字,为张伯驹能够屹立于20世纪“扬碑抑帖”的书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经过时空的洗礼,相信张伯驹书法的创新精神将更为明晰。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字丛碧。20世纪40年代末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50年代任燕京大学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张伯驹词集》、《中国书法欣赏》、《京剧音韵》等。

 

分享到: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2014-08-12  21158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